因缺乏统一标准,透明度不高,公摊面积制度一直饱受诟病,关于“取消公摊面积”的争论几乎每年都占据各大媒体头条。近日,一则“110㎡房子到手只有61㎡”的报道再次让“公摊面积”成为舆论热点。那么,什么是公摊面积?买房人如何避开公摊面积的“坑”?9月2日,杰海视频——《周律说房》第22期在杰海律所视频号上线。杰海阳江分所主任周仕带律师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本期视频内容要点,我们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基本案情

2018年4月,小王(化名)购买一套总面积为110㎡的住宅,购房合同约定:总价值120余万元的110.25平方米的套三房屋,套内建筑面积为75.24平方米,公用分摊建筑面积为35.01平方米,公摊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约31.8%。2021年9月,小王前往收房,却意外发现房内狭窄得很,找人一测量才知道原来套内面积实际只有61平左右,而说好的公摊面积占比则从31.8%变成了高达46%。差距如此之大,小王无法接受,他跟记者表示:不仅买房时为公摊面积多花了钱,后续的物业费、供暖费等都要继续买单。该报道一经发布,迅速引起热议。目前,小王的维权结果尚未得知。

二、律师建议

1.买房前认清专业术语,落笔前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公用建筑面积共同组成。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阳台面积+墙体面积;而公摊面积是由业主共有并分摊费用的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1)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2)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总公摊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的比例叫做公摊系数,公摊系数=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简单来说,公摊系数越小,公摊面积也就越小,则实际使用的房屋面积就越大。另一方面,公摊面积过小,也意味着电梯等共同空间更加狭窄等配套设施问题。目前,国家并未明文规定公摊面积合理范围,通常楼层越高的公摊面积就越大。

2.签订购房合同时,我们可以要求开发商提供房屋面积预测或实测报告,在合同中列明公摊部位、所在位置、具体的面积以及明确公摊系数等信息,越详细越好。也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约定当房屋公摊面积实测变大导致套内面积缩水开发商应承担怎样的违约责任。

如果因为开发商误导或虚假宣传,导致公摊面积实际与约定不符,又该如何维权呢?请关注下一期!